物聯網設備中網絡攻擊最有可能的三大方面分析
大量物聯網設備等于為企業網絡敞開大門,使企業更容易受到網絡攻擊。Gartner報告指出,在企業加速采用物聯網設備趨勢下,2020前年將有超過200億個物聯網設備,數十億臺連網設備將徹底改變資料處理和使用方式,同時也將大幅增加企業安全風險。
I報導指出,網絡攻擊最有可能從三方面下手,分別是口令、網絡協議、使用接口。大多數物聯網設備缺省的口令已經加在韌體中,攻擊者因此可以直接進入該設備,其余設備的口令通常很弱,因此也容易成為攻擊目標。
物聯網設備使用各種不同的網絡協議,任何不安全的協議都會讓攻擊者竊取訊息。在網絡接口方面,有些物聯網設備使用具象狀態傳輸的API接口,傳感器可透過網絡上傳訊息,但任何設置都會讓攻擊者有機會竊取私人訊息。如Google Nest恒溫器的天氣更新服務,會泄露用戶家庭位置,就是一個不安全的具象狀態傳輸API接口的例子。
最常見的物聯網攻擊方式當中,其中一種是權限擴張,即攻擊者利用物聯網設備與設計缺陷,和操作系統或軟件應用程序配置的疏忽,取得應該受到保護的資源。第二種是竊聽,如果發現物聯網設備和服務器之間的連接強度減弱,攻擊者可能會把網絡流量傳送到己方,利用這種方法竊取物聯網設備在企業網絡上傳輸的敏感訊息。
還有一種是口令的暴力攻擊法,以及在物聯網網絡的合法節點中部署惡意節點,使用惡意節點控制節點之間的資料傳輸。其它常見的網絡攻擊包括劫持物聯網裝置中的韌體、阻斷服務攻擊(DoS),以及物理破壞。
由于物聯網終端沒有安全機制,所以以上所有物聯網攻擊都很難被檢測出來。報導指出,減輕物聯網威脅需要企業升級韌體或管理零組件,但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設備連接到企業網絡的空窗期是發起網絡攻擊的機會。
攻擊者通常會觀察容易受攻擊的連網設備,一旦發現之后,它們會像蠕蟲一樣群體攻擊,在短時間內侵入大量設備。例如已被用來危害數百萬物聯網設備的Mirai殭尸網絡。Mirai還會針對云端與網絡基礎設施發動阻斷服務攻擊。
隨著愈來愈多企業朝向多云體系結構發展,工作負載被分割以及相互連接性,這些基本的云端安全控制在物聯網時代很容易被黑客鎖定,一旦攻擊者穿透云端,混進合法的網絡傳輸,就能從受損的物聯網設備橫向移動到其它目標。
為了防止攻擊者深入網絡內部并融入合法網絡流量,企業必須采用能夠追蹤完整狙殺鏈,并在可能導致重大資產損失之前阻止攻擊的解決方案。使用基于微服務架構實現云端安全,具有發現物聯網威脅所需的靈活性,并可以將安全和控制工具應用于單個、多個或混合云端資料中心。
此外,可以透過單一用戶界面來聯系、學習和提供集中智能和基于策略的控制,這種跨云端和高度虛擬化環境的一致方法,可簡化安全管理,并減輕已經過度擴展的IT團隊負擔。報導指出,如果沒有辦法限制安全漏洞的類型和范圍,物聯網可能會對企業造成更多的傷害,而不是帶來好處。
Gartner的最新報告指出,近20%的企業機構在過去三年內至少觀察到一次基于的攻擊。為了應對這些威脅,Gartner預測全球物聯網安全支出將在2018年達到15億美元,相比2017年的12億美元增加了28%。
針對物聯網設備的安全問題,需要提高黑客攻擊物聯網設備的成本,降低物聯網設備的安全風險。我們將從六個攻擊面對設備進行安全評估分析,并給出應對措施。
攻擊面一:硬件接口
物聯網終端設備的存儲介質、認證方式、加密手段、通訊方式、數據接口、外設接口、調試接口、人機交互接口都可以成為攻擊面。很多廠商在物聯網產品中保留了硬件調試接口。例如可以控制CPU的運行狀態、讀寫內存內容、調試系統代碼的 JTAG接口、可以查看系統信息與應用程序調試的串口。這兩個接口訪問設備一般都具有系統較高權限,造成重大安全隱患。除此之外還有I2C、SPI、USB、傳感器、HMI等等。還有涉及硬件設備使用的各種內部、外部、 持久性和易失性存儲,如SD卡、USB載體、EPROM、EEPROM、FLASH、SRAM、DRAM、MCU內存等等都可能成為硬件攻擊面。
應對措施:物聯網設備在設計之初就需要考慮安全,保證攻擊者無法獲取以及篡改相關資源,目前Arm公司借鑒在移動終端的可信執行環境TEE成功做法,將TrustZone技術移植到Cortex-M系列芯片平臺中,這是從芯片層面考慮的安全從源頭保證設備安全。
攻擊面二:暴力破解
目前大部分物聯網終端都是單CPU+傳感器架構+通訊模塊,軟件設計大多只強調滿足級別功能即可。但我們說啟動安全和根密鑰安全是一切設備安全的基礎,一切業務邏輯、設備行為都是基于這兩個安全功能,黑客極有可能對設備進行暴力破解,獲取設備信息、通訊數據,甚至對遠程對設備鏡像進行替換,偽裝成合格終端。
應對措施:安全啟動和根密鑰的安全,可以通過使用安全芯片SE來進行保證。這也是技術層面解決物聯網安全、形成安全合規的物聯網終端的最有效方式。
攻擊面三:軟件缺陷
軟件缺陷主要表現在軟件bug、系統漏洞、弱口令、信息泄露等等。
比如,目前物聯網設備大多使用的是嵌入式linux系統,攻擊者可以通過各種未修復漏洞進行系統漏洞利用,獲取系統相關服務的認證口令。
比如,弱口令的出現一般是由廠商內置或者用戶口令設置不良的習慣兩方面造成的。這個在網時代是一樣的道理。
比如,多數物聯網設備廠商不重視信息安全,導致泄露的信息極大方便了攻擊者對于目標的攻擊。例如在對某廠商的攝像頭安全測試的時候發現可以獲取到設備的硬件型號、硬件版本號、軟件版本號、系統類型、可登錄的用戶名和加密的密碼以及密碼生成的算法。攻擊者即可通過暴力破解的方式獲得明文密碼。
比如,開發人員缺乏安全編碼能力,沒有針對輸入的參數進行嚴格過濾和校驗,導致在調用危險函數時遠程代碼執行或者命令注入。
應對措施:軟件缺陷,一方面需要加強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安全開發流程,一方面是安全管理流程。產品開發過程中需要遵循安全編碼規范,減少漏洞產生,降低潛在風險,物聯網設備需要以全局唯一的身份接入到物聯網中,設備之間的連接需要可信認證,在物聯網設備中確保沒有后門指令或者后門代碼。針對用戶認證,需要設計成在第一次配置和使用設備時由用戶進行自行設置并需要設置強口令策略。在發行版本中去除調試版本代碼,去除JTAG接口和COM口,同時關閉例如SSH,telnet等不安全的服務。
攻擊面四:管理缺陷
管理缺陷導致的問題是安全的最大和最不可防范的問題。雖然是反映在技術上,比如弱口令、比如調試接口、比如設備LOG信息泄露等等但無一例外都是安全開發管理缺陷導致。
比如,產品設計的時候就沒有考慮到授權認證或者對某些路徑進行權限管理,任何人都可以最高的系統權限獲得設備控制權。
比如,開發人員為了方便調試,可能會將一些特定賬戶的認證硬編碼到代碼中,出廠后這些賬戶并沒有去除。攻擊者只要獲得這些硬編碼信息,即可獲得設備的控制權。
比如,開發人員在最初設計的用戶認證算法或實現過程中存在缺陷,例如某攝像頭存在不需要權限設置session的URL路徑,攻擊者只需要將其中的Username字段設置為admin,然后進入登陸認證頁面,發現系統不需要認證,直接為admin權限。
應對措施:信息網絡安全需要在產品的各個流程中進行,包括公司管理流程,在設備上市前進行專業的產品安全測試,降低物聯網設備安全風險。
攻擊面五:通訊方式
通訊接口允許設備與傳感器網絡、云端后臺和移動設備APP等設備進行網絡通信,其攻擊面可能為底層通信實現的固件或驅動程序代碼。
比如,中間人攻擊一般有旁路和串接兩種模式,攻擊者處于通訊兩端的鏈路中間,充當數據交換角色,攻擊者可以通過中間人的方式獲得用戶認證信息以及設備控制信息,之后利用重放方式或者無線中繼方式獲得設備的控制權。例如通過中間人攻擊解密HTTPS數據,可以獲得很多敏感的信息。
比如,無線網絡通信接口存在一些已知的安全問題,從攻擊角度看,可對無線芯片形成攻擊乃至物理破壞、DOS、安全驗證繞過或代碼執行等。
比如,以太網設備接口如wifi接口等都存在一些底層TCP/IP通信漏洞、硬件實現漏洞和其它攻擊向量。
比如,無線通信Bluetooth (and BLE)、ZigBee、Zwave、NFC、、LoRA、Wireless HART,等等。
應對措施:物聯網終端設備種類繁多,具體應用場景豐富,通信方法多種多樣,而且在不斷變化過程中,這是物聯網安全最薄弱和最難以克服的問題??梢詢戎冒踩珯C制,增加漏洞利用難度,廠商可以通過增量補丁方式向用戶推送更新,用戶需要及時進行固件更新。
攻擊面六:云端攻擊
近年來,物聯網設備逐步實現通過云端的方式進行管理,攻擊者可以通過挖掘云提供商漏洞、手機終端APP上的漏洞以及分析設備和云端的通信數據,偽造數據進行重放攻擊獲取設備控制權。
應對措施:建議部署廠商提供的整體安全解決方案。比如目前的IFAA技術方案如果應用在物聯網上可以進行安全的身份認證,同時保護數據安全。再比如阿里主導下的ICA聯盟在這方面也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相關文章
產業鏈條布局是什么樣?
產業鏈構成物聯網產業鏈包含芯片提供商、傳感器供應商、無線模組(含天線)廠商、網絡運營商、平臺服務商、系統及軟件開發商、智能硬件廠商、系統集成及應用服務提供商八大環節。物聯網產業鏈條(1)芯片提供商:物...
物聯網設備有哪些
物聯網設備有:條碼、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是基礎設備。1、條碼:條碼技術最早產生在風聲鶴唳的二十年代,誕生于Westinghouse的實驗室里。那時候對...
三大運營商物聯網卡介紹?
導讀:三大運營商物聯網卡介紹?聯通物聯網卡是什么?聯通物聯網卡怎樣辦理?收費情況時怎樣的?聯通物聯網卡怎么樣?1.聯通物聯網卡定義聯網物聯網卡業務是中國聯通面向物聯網用戶提供的采用物聯網專用號段作為通...
物聯網和云計算是什么關系?
云計算是實現物聯網的核心。運用云計算模式,使物聯網中數以兆計的各類物品的實時動態管理,智能分析變得可能。物聯網通過將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納米技術等新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從物聯網的結構看,...
物聯網的十大基本功能和四種形態
物聯網的最基本功能特征是提供“無處不在的連接和在線服務”,具備十大基本功能,如下:在線監測:這是物聯網最基本的功能,物聯網業務一般以集中監測為主、控制為輔。定位追溯:一般基于傳感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
LORa無線壓力傳感器應用
LORa無線壓力傳感器的優勢在于技術方面的長距離能力。LORa技術在高性能、遠距離、低功耗,支持大規模組網,測距和定位等方面有比較突出的特點,這使得該類產品(終端+網關)成為物聯網大規模推廣應用的一種...
怎么保護物聯網的安全?
導讀:怎么保護物聯網的安全?網絡安全是物聯網網絡提供商和運營商的主要難點。在本文中,小編將向你展示如何使用VPN保護物聯網設備。一、物聯網網絡上比較常見的攻擊1. 僵尸網絡物聯網設備是僵尸網絡的主要目...
工業以太網和物聯網是什么關系?
導讀:工業以太網和物聯網是什么關系?兩者不是一樣的概念。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工業以太網是互聯網的一種類型,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